自治區科技廳駐村書記李靜的“產業幫扶經”登上全國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2025-10-11 23:00 來源:自治區科技廳人事處
“來來來,集合開會了!咱們的口號是:一天五斤奶,情誼長久在;每天不吃飯,高壓鍋里見……” 近日,一段充滿鄉土氣息又朗朗上口的短視頻在朋友圈“刷屏”走紅。
這段出自《我的駐村故事——村里的“領頭羊”》的片段,不僅讓網友感受到駐村工作的鮮活溫度,更將鏡頭焦點對準了自治區科技廳派駐巴音布拉格嘎查的駐村第一書記李靜——作為內蒙古唯一入選全國駐村第一書記典型案例展播的代表,他的產業幫扶創新實踐與扎根基層的感人故事,正通過農業農村部的宣傳平臺,向全國傳遞鄉村振興的“內蒙古力量”。
在巴音布拉格嘎查,奶山羊養殖曾是家家戶戶的“老習慣”總能見到奶山羊的身影。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散養殖缺引導、技術落后沒保障、產出效益上不去,農牧民守著羊圈卻難賺“好錢”。
2021年9月,李靜被自治區科技廳選派到這里任駐村第一書記。剛到嘎查,李靜便帶著筆記本穿梭在草原與農戶家中:清晨跟著農戶趕羊、喂料,午后蹲在羊圈里記錄羊群狀況,傍晚圍坐在農戶炕頭聽難題、嘮心聲。短短幾十天,他的筆記本上記滿了牧民的愁緒:“家里的羊這半年病了三回,產的奶還不夠自家喝”“想換些好品種的羊,可不知道哪兒靠譜、怕上當”“之前試過改良,沒成功還賠了錢,現在不敢輕易動了”……
“怎么破解品種差、疫病多、產量低的難題?怎么讓奶山羊產業真正‘值錢’,讓牧民靠養羊多賺錢?”這個問題成了李靜心頭的“頭等大事”。他深知,傳統養殖的“老路子”走不通,要破局,必須靠技術、靠創新。經過反復調研與對接資源,奶山羊產業升級之路,在他的規劃中逐漸清晰。
引進優質奶山羊薩能,建設智慧奶山羊羊場,開發奶山羊信息管理系統……用科技的力量把奶山羊打造成致富“領頭羊”,通過產業發展讓農牧民的腰包鼓起來。李靜介紹道,現在嘎查還請來了“重量級”技術團隊——內蒙古自治區“基礎獸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曹貴方,他帶領團隊扎根嘎查開展奶山羊性控技術研發與應用?!耙郧澳父崧什环€定,養羊的收益也跟著‘波動’,現在有了性控技術,母羔率提上去了,后續產奶的‘主力軍’就有了保障!”看著自家羊圈里多起來的母羔,農牧民難掩喜悅。
“光有好品種、好技術還不夠,得把大家擰成一股繩,才能讓產業走得遠。”李靜在實踐中探索出“黨支部+企業+專家團隊+農戶”的合作模式:黨支部發揮引領作用,整合資源、凝聚人心;企業負責對接市場,解決羊奶銷路和品牌打造問題;專家團隊提供技術支撐,從品種選育到疫病防治全程指導;農戶則以“入股”或“托管”的方式參與養殖,既降低了個體經營風險,又能共享產業發展紅利,真正實現 “抱團取暖、共同致富”。
“通過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我們不僅提高了優質奶山羊的適應性選育水平,還把繁殖母羔率提了上去,當地奶山羊養殖繁育技術一下子跟上來了?!别B殖基地負責人劉志林說道,如今嘎查的奶山羊產業早已不是過去的 “小打小鬧”,散戶養殖逐步向標準化靠攏,每戶年增收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曾經“養羊不賺錢”的愁云,如今已被“靠羊能致富”的笑容取代。
巴音布拉格嘎查的奶山羊產業,在李靜的帶領下實現了 “華麗轉身”。此次李靜的駐村故事入選全國典型案例展播,不僅是對他個人扎根基層、實干為民的肯定,更展現了內蒙古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駐村干部們以創新破難題、以實干促發展的精神風貌。
鄉村振興不止步,科技賦能再出發。下一步,自治區科技廳將持續把產業幫扶作為駐村工作的核心抓手,通過選派專業干部、引入優質科技資源、搭建合作對接平臺等方式,助力幫扶嘎查培育特色產業、完善產業鏈條,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