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協同、技術破冰!呼和浩特市與院士團隊共建成果轉化平臺? 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5-10-21 15:39 來源: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局
?
“以前跑一趟呼包鄂干線,光排隊充電就得1個多小時,現在換電站3分鐘就能滿電出發,每月能多跑兩趟活兒!” 常年往返于呼和浩特與鄂爾多斯的貨運司機王師傅,指著滿都拉服務區的C200重卡換電站感慨道。這座由內蒙古交能融合產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推動落地的換電設施,正是內蒙古交通與能源綠色轉型的生動縮影。自2024年2月26日內蒙古交通集團、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創新中心以來,這一多方攜手的創新平臺便聚焦行業痛點,在成果轉化、技術攻關、產業協同等領域持續突破,為自治區交能融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技術轉化破瓶頸 干線物流迎“新速道”
“2024年之前,內蒙古交通集團在新能源重卡推廣中面臨補能設施不足、車輛續航跟不上的雙重難題,傳統貨運模式的‘天花板’逐漸顯現。” 內蒙古交通集團工作人員坦言。針對這一行業困境,創新中心迅速對接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將國內首創的充換一體共享型C200重卡換電設備優先轉化落地。2024年8月至12月,10座換電站先后在托克托縣、響沙灣、滿都拉等服務區投用,不僅串聯起全國首條370公里的新能源重卡干線示范線路,更實現了“兼容多品牌車型、充換電一體”的突破。
國內首創充換一體共享型C200干線重卡換電站
?
“這些換電站打破了不同主機廠的技術壁壘,不管是哪個品牌的新能源重卡,都能在這里高效補能。”創新中心研究院院長洪木南說道。截至2024年底,依托該示范線路,內蒙古交通集團已簽約41輛輕量化耐低溫換電重卡,帶動轉化產值5600余萬元。王師傅所在的物流車隊正是首批受益者,“新換的重卡比以前輕了近 3 噸,載貨量上去了,換電又快,一年下來能多賺8萬多!”
此外,創新中心參與編制的國家標準《營運純電動汽車換電服務技術要求》已于2025年3月正式實施,這一成果也為全國交能融合行業標準化發展提供可借鑒的“內蒙古方案”。
場景攻關解難題? 寒區應用拓新局
內蒙古冬季低溫嚴寒,給新能源設備運行帶來嚴峻考驗,成為制約交能融合發展的攔路虎。“零下30多度的天氣里,傳統柴油發電機經常罷工,工地用電一斷就是大半天,不僅耽誤工期,還得承擔高額維修費用。” 內蒙古交通集團一線工作人員道出了寒區移動用電場景的普遍難題,這也成為創新中心2025年重點攻關的方向。
全國首個礦卡移動送換電正式運營
?
針對工地、礦區等復雜場景,創新中心聯合四川智鋰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啟動“面向工地等移動用電場景的交流放電機產品開發”項目。“我們研發的交流放電機,采用IP54級防護外殼與抗振動結構,能適應露天、多粉塵的工地環境,同時通過自適應功率轉換電路,實現穩壓精度≤1%、轉換效率≥95%。”創新中心副總經理范偉展示產品設計方案,“預計2026年3月項目落地后,單臺設備每年能為工地節省20萬元能耗成本,還能減少碳排放,完全符合‘綠色工地’要求。”
與此同時,針對新能源車輛冬季續航短的問題,創新中心研發的“換電重卡三合一綜合熱管理系統”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通過回收電機余熱為電池和駕駛室供暖,再搭配燃油加熱器應急,就算在零下30度的極寒天氣,重卡也能保持良好性能。”創新中心研究院院長洪木南表示,該系統計劃2025年在呼和浩特開展實車驗證,進一步完善寒區交能融合技術方案。
協同共建聚合力 產業生態共成長
“交能融合不是單一企業的獨角戲,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力,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 創新中心副總經理范偉的這句話,道出了創新中心發展的核心思路。自成立以來,創新中心始終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路徑,以內蒙古交通集團為牽頭單位,積極聯合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共建 2個產教融合基地,為產業發展培養專業人才。
自治區科技“突圍”氫能專項項目啟動現場
?
在技術支撐方面,歐陽明高院士團隊更是給予了強力支持,派遣12位核心專家和管理人員,多線程推進交能融合戰略規劃、平臺建設、中心籌備、項目策劃與申報、自治區交能融合示范項目實施方案研究、成熟成果實施產業化轉化等多項任務,為交能融合產業創新中心高質量開篇奠定堅實基礎。在這一協同模式下,創新中心進一步聯合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高速科技產業公司、內蒙重卡換電公司等7家單位,共同揭榜攻關自治區科技“突圍”氫能專項項目。
該項目聚焦長途干線貨運場景下的新能源重卡技術瓶頸,重點開展超輕高安全車載換氫模塊、一體化換電系統、超輕量化重卡底盤及氫電協同控制、綜合補給站智慧運營等關鍵技術攻關,逐步構建“車-站-網”協同的氫能交通運營技術體系,推動氫能在內蒙古交通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展望 2025年,創新中心還將推進車載換氫系統、重卡換氫換電綜合補給站等前沿項目,預計帶動換氫產業產值近20億元,年消納綠電超1億度。“我們將繼續聚焦交通與能源融合的核心需求,以技術創新為筆,以場景應用為紙,書寫內蒙古交能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創新中心副總經理范偉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