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對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第560號建議的協辦意見
發布時間:2025-09-15 16:28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
自治區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劉小平代表提出的第560號建議由我廳負責協辦。經認真研究,現提出如下辦理意見:
稀土資源作為我國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全球經濟和科技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包頭市的白云鄂博礦山是全球儲量最大的稀土礦山,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內蒙古考察作出建設“全國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重要指示,科技廳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狠抓稀土產業科技創新,搭平臺、建機制、聚人才、增主體、強投入、重轉化,多措并舉力爭實現稀土領域科技自立自強。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是實施科技“突圍”工程。稀土點位作為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首批啟動的5個點位之一,聚焦突破制約我區稀土磁性、拋光、儲氫等新材料和稀土應用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稀土產業技術體系。首批啟動實施的14項重點任務,吸引哈工大等28家高水平研發力量聯合攻關。其中,“稀土改性生物可降解材料專用料”等7個項目已完成技術研發,啟動建設9條示范線并建成2條,成功研制新產品12項。目前,正在全力組織實施第二批稀土點位科技“突圍”項目,預計6月底可全面啟動。
二是完善創新平臺體系。積極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已建成“一院一校一國重一實驗室兩中心”各有側重的國家稀土創新平臺體系,覆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中試驗證、成果轉化、測試評價、標準制定等全創新鏈條。白云鄂博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優化重組,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北方稀土國家稀土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通過驗收,天和磁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獲批,國家級稀土創新平臺增加5個、總數達到13個。強力推動國家稀土技術創新中心創建,積極組建稀土領域公共性科研平臺—鹿城實驗室。
三是積極培育企業主體。以實施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為抓手,引導企業組創新團隊、建研發機構、開發創新產品,共培育稀土領域規上工業企業103家、自治區科技標桿企業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1家,全國前10強的磁材企業有7家落戶內蒙古。天和磁材、英思特兩家公司分別在主板和科創板上市。完成85家規上稀土企業科技體檢,針對71條創新需求匹配科研團隊45個、專家65位,達成技術合作32項。幫助14家稀土企業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貼息12.29億元,32家稀土企業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稅率優惠減免等1.69億元。
四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揮“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作用,及時發布稀土領域科技創新成果。2023年以來,全區共登記稀土領域技術交易合同50項、交易金額1.84億元?!跋⊥练瓷涓魺嵬苛稀钡?1項成果通過專利許可、技術入股等形式成功轉化,合同金額達到2492.8萬元。其中,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固態儲氫裝置已向金蒙匯磁等企業提供產品,并與青島低碳綠氫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膠州120MW漁光互補供電系統儲氫裝置。
五是著力加強交流合作。依托白云鄂博全國重點實驗室、包頭稀土研究院等創新平臺,聘任院士、長江學者等高水平專家41人,聘請嚴純華院士擔任“兩個稀土基地”建設首席科學家,引進蔣成保院士和岳明院士建設北方稀土高端磁性材料和大地熊先進磁性材料2家院士工作站,引進德國頂尖電機專家格林教授建設中德永磁電機聯合研究中心,全區稀土領域科研人員達到2300余名。
六是強化政策經費保障。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稀土研發工作的實施方案》,提出健全稀土研發機制、突破高端稀土新材料技術、拓展稀土應用領域等14項具體任務,進一步加強稀土研發工作,全力支撐“兩個稀土基地”建設。2023年、2024年,自治區在稀土領域投入科技專項資金超過4億元,支持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創新平臺建設、科技型企業培育等。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持續提升創新平臺效能。發揮稀土領域協同創新作用,強化對“一院一校一國重一實驗室兩中心”等稀土創新力量的統籌,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技術供給能力,著力開展鑭鈰等稀土材料研發,促進磁性材料、拋光材料、儲氫材料等產業鏈延伸。
二是加強新應用領域研究。組織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鹿城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圍繞先進光功能材料、新型微特電機、斷熱材料、高分子助劑等新材料研發,加強產學研合作,引進高質量成果來我區中試熟化和產業化,培育新產業新賽道。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產出轉化。持續跟進科技“突圍”項目進展,及時解決存在問題,著力保障項目產出引領性成果。以建設“兩個稀土基地”為目標,重點聚焦鑭鈰、鐠釹等稀土新材料研發和應用領域拓展,優化2025年科技“突圍”工程稀土點位項目布局。
四是加強稀土人才隊伍建設。以科技“突圍”工程等重大科技計劃為牽引,集聚海內外高層次領軍人才,廣泛參與到稀土人才培養、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工作中。在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組織中,鼓勵采取產學研合作的組織模式,加強人才和技術的交流互通。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25年5月30日
簽發人:郝喜紅
承辦人:劉宇明
電 ?話:0471-6328607



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233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