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甜菜種源“卡脖子”難題!NT39106刷新畝產品質雙紀錄
發布時間:2025-09-30 20:57 來源:自治區科技廳農牧業與社會發展科技處
近日,在國產甜菜品種現場觀摩鑒評會上,國產甜菜單胚新品種NT39106鑒評結果為畝產4004.13公斤、含糖率17.50%,其田間表現為下一步國產適宜機械化作業甜菜單胚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

測產現場,由內蒙古糖業協會、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等單位組成的專家組,在四子王旗小溝村500畝連片種植示范區,嚴格按照甜菜測產流程進行隨機取樣和測產。產量經20%縮值計算后,該品種畝產達4004.13公斤,較當地種植的國外對照品種提高4.57%;含糖率17.50%,較對照提高0.48度;畝產糖量700.88公斤,較對照提高7.54%,在產量、含糖量與抗病性方面均表現突出。
我國甜菜種質資源匱乏,野生資源少,配合力優良的品種有限,極大制約自育甜菜品種的選育速度和品種質量。2022年,赤峰市伯惠生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等6家科研單位及高校組建“創新聯合體”,實施自治區“揭榜掛帥”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甜菜優異種質創制與適宜機械化作業品種選育”項目,其中自治區專項經費支持1200萬元,企業配套資金2400萬元。項目團隊歷經多年攻關,成功選育出適宜機械化作業的甜菜單胚抗叢根病雄性不育雜交種NT39106,并配套丸粒化種子加工技術,實現國產甜菜品種“從零到一”的突破。該品種不僅有效降低用種成本、提升制糖效益,還顯著增強甜菜產業自主可控能力。
現場鑒評專家對國產甜菜單胚品種NT39106給予高度評價。目前,國產品種NT39106示范面積已擴展至近3萬畝,推廣已輻射自治區多個糖料產區,為破解甜菜種源“卡脖子”問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233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