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實驗室:煤化工創新帶動能源綠色轉型
發布時間:2025-09-20 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在“雙碳”目標與能源安全戰略的雙重背景下,鄂爾多斯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正以突破性技術創新,為全國能源產業轉型提供關鍵支撐。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成為內蒙古實驗室的新型研發機構,自2023年8月獲批建設以來,實驗室始終聚焦現代能源與煤化工領域,著力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書寫著“北疆答卷”。
鄂爾多斯實驗室外景 鄂爾多斯實驗室供圖
據了解,實驗室在2024年4月成功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為自治區首個獲此資質的新型研發機構。實驗室緊扣國家重大需求及自治區能源產業轉型需要,重點布局先進煤化工、綠色能源、工業熱儲能、納米新材料四大方向,通過整合清華大學優質資源與鄂爾多斯產業優勢,構建起“基礎研究-工程放大-產業應用”的全鏈條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人才團隊建設是實驗室的核心競爭力。通過與清華大學等頂尖院校合作,實驗室已形成170余人規模的科研隊伍,其中碩博占比90%,雙一流院校人員占比60%,包含自治區“英才興蒙”工程人才共9人。值得關注的是,由魏飛、騫偉中團隊領銜的專家組,正將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按照規劃,三年內團隊規模將擴至300人,為持續創新注入強勁動能。
專家團隊合影 鄂爾多斯實驗室供圖
其中,實驗室在綠色航煤技術的研究成果突破尤為引人注目。針對航空航運碳減排難題,實驗室聯合清華團隊提出“生物質加氫”與“二氧化碳直接利用”雙路徑方案:該技術憑借碳氫最佳匹配、流程短的優勢備受全球關注。其路線在捕集二氧化碳的同時,可一步將其高效轉化為含80%以上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產品,更加符合我國的碳中和路線。該技術所用二氧化碳原料主要來自工業廢氣或空氣捕獲,供給幾乎無上限;而我國風電、光伏裝機量、發電量高居全球第一,通過成熟的電解水工藝即可制取足夠綠氫,有效解決了傳統工藝中原料依賴性強、能耗高的問題。目前,實驗室正與中國民航合作推進技術落地,力爭形成全球碳減排“中國方案”。
“生物質加氫”與“二氧化碳直接利用”雙路徑方案示意圖 鄂爾多斯實驗室供圖
從百噸級裝置的穩定運行到萬噸級項目的加速落地,鄂爾多斯實驗室正以“綠色航煤”為支點,撬動全球能源轉型的“中國杠桿”。目前,實驗室與中國民航的技術合作已進入實質階段,雙方正圍繞適航認證、商業化路徑展開深度協作。這場以“廢棄物資源化+二氧化碳轉化”為核心的變革,不僅將重構航空燃料產業鏈,更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減排標準體系。當實驗室的綠色航煤技術搭載中國航班翱翔藍天時,這不僅是內蒙古從“能源大省”向“創新強省”跨越的里程碑,更是中國以科技自立自強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生動實踐——在這場沒有終點的綠色長征中,鄂爾多斯實驗室正用綠色能源的創新火種,點亮能源革命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