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進行時 | AI賦能 智繪生態安全監管新圖景
發布時間:2025-07-09 23:59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高新技術產業創新處
編者按: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高位推動下,內蒙古以“起跑就領先”的魄力,按下科技“突圍”快進鍵,錨定稀土、儲能、氫能、乳業、空天計量等戰略領域,以“非常之舉”在重點點位上精準落子,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 與“最大增量”。
這里既有“工業維生素”稀土的“精密蛻變”,也有綠電儲能的“綠色革命”,更有空天技術的“高度突破”……每一個點位“突圍”都在尋找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解”。為此,我們特開設“突圍進行時”專欄,將目光對準這些滾燙的創新現場,記錄“卡脖子”技術突破的艱辛,見證新質生產力破繭的喜悅,傾聽科研人員勇立潮頭的心聲,共同書寫北疆大地向新質生產力進軍的生動篇章。
內蒙古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肩負著打造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的重大使命。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數智”力量正加速融入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為環境監測、生態修復等越來越多的生態環境場景注入“智慧基因”,成為推動生態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引擎。
這場變革的關鍵落子,正是近日啟動實施的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 “人工智能專項內蒙古生態安全智能監管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 項目。該項目由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自治區分公司牽頭,聯合內蒙古師范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生態環境部等12家省內外高校及科研單位共同承擔,立足內蒙古生態安全智能監管的迫切需求,針對全天候、復雜場景與多任務條件下生態環境演變動態感知效能不足、風險預警精度不高等關鍵難題,匯聚多方科研力量,共繪內蒙古生態安全智能監管新圖景。
據了解,項目將集中突破多源異構數據融合、復雜環境智能感知、生態系統關鍵參數解析、風險評估與態勢感知及分級智能預警等核心技術,最終構建“星—空—地”一體化生態系統智能監測體系與服務平臺。在內蒙古全域8類以上典型生態場景、超過4萬平方公里區域開展技術熟化驗證與示范應用,形成高效、可推廣的生態安全智能監管解決方案,全面支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與高質量綠色發展,顯著降低生態環境監測與治理成本,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感知力、數據要素生產力、智慧決策支持力,實現對生態安全的智能監管和形勢研判及對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的成效評估,為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當AI技術走進環境監測領域,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正在經歷從“人防”到“智治”深度融合的轉變,生態環境監測將通過構建動態感知與快速識別模型、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建立生態安全屏障智能監管監測預警評估平臺,開展智能監管示范應用,以更加明亮的“眼睛”、更加靈敏的“耳朵”、更加智慧的“大腦”,助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2335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