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進行時 | 智馭風沙守綠能:內蒙古啟動低空智能裝備項目,讓新能源運維邁入“無人化時代”
發布時間:2025-07-17 09:25 來源:自治區科技廳高新技術產業創新處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高位推動下,內蒙古以“起跑就領先”的魄力,按下科技“突圍”快進鍵,錨定稀土、儲能、氫能、乳業、空天計量等戰略領域,以“非常之舉”在重點點位上精準落子,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與“最大增量”。
這里既有“工業維生素”稀土的“精密蛻變”,也有綠電儲能的“綠色革命”,更有氫能領域的“零碳突破”……每一個點位“突圍”都在尋找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解”。為此,我們特開設“突圍進行時”專欄,將目光對準這些滾燙的創新現場,記錄“卡脖子”技術突破的艱辛,見證新質生產力破繭的喜悅,傾聽科研人員勇立潮頭的心聲,共同書寫北疆大地向新質生產力進軍的生動篇章。
近日,內蒙古能源發電投資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聯合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航空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高校與企業,啟動實施“基于低空智能裝備的新能源大基地智慧運維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項目。該項目聚焦內蒙古新能源大基地運維中技術痛點,通過研發低空智能裝備與智慧運維系統,提升極端環境下新能源設施運維效率與安全性,將為內蒙古乃至全國新能源大基地智能化、高效化運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風能、太陽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分別占全國的57%和21%,但常年面臨高風速、強沙塵、極端溫差等惡劣環境挑戰。傳統人工巡檢不僅效率低下,且難以應對大規模新能源基地運維需求——風機葉片微損傷、光伏組件熱斑等缺陷難以及時發現,極端天氣下設備故障風險顯著升高。
該項目將研發惡劣氣候條件下長航時無人機,探索無人機與塔筒機器人協同的風電設施運維技術,研究“空-地”協同光伏巡檢與火情預警技術,進而構建“云-邊-端”協同新能源智慧運維云服務平臺,采用“理論研究-實驗驗證 - 應用示范”研究思路,突破惡劣環境下新能源場站智慧高效運維技術瓶頸,提升風光場站巡檢效率與運維智能化水平,構建適應惡劣環境的裝備技術體系和服務標準,為全國新能源大基地運維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
“預計2028年該項目完成全系統應用示范,屆時風光場站巡檢效率相比人工巡檢將提升40%以上,缺陷檢測準確率提高至90%以上,火情檢測準確率≥95%,整體火情響應時間≤30 秒。”項目負責人劉江濤表示,該項目將推動新能源運維從“人工主導”向“無人化、智能化轉型”。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我國新能源裝機量持續增長,智能化運維需求迫切。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該項目的落地將為自治區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更為極端環境下新能源運維提供“中國方案”,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2335號


